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疫情防控新常态之下,我国医药产业正在发展改变,主要体现在政府投入、医保控费、中药、分级诊疗和网上销售处方药等多个方面。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寻找“穿越医保”品种是关键。一方面,企业需要寻找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重磅二类疫苗等;另一方面,药械企业通过“持续创新 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
而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中药、医疗服务、cxo、血制品、药店、创新药/械等板块,中药板块持续受益“政策边际利好 产品提价 国企改革”三重利好。此外,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生物药制药设备及耗材、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影像设备等。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大环境都在发生着改变。新形势背景之下,目前医疗行业整体面临什么困境和机遇,企业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互联网零售药店领域面临的变化与机遇是什么?创新药领域发展的趋势又是什么?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就这些问题专访了波士顿咨询(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医疗健康专项中国区负责人陈白平,就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医疗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困难一定是暂时的
《21世纪》: 能否简要谈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之下,今年医疗行业各个层面面临的政策和行业情况与新变化?有观点指出目前医药行业在集采和医保控费等大势之下竞争加剧,您怎么看?
陈白平:今年和去年我觉得其实还是延续着以往的政策,医保也好,集采也好,在过去的几年大方向一直是这样,没有本质的变化,一方面对于药品的可及性,政府层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另外一方面,对创新的支持也在持续,包括药审制度的持续改革,也包括创新药在进入医保之后的加速落地,也是以往所没有的。
这些还是客观上给医药企业创造了机会。但是各个政策之间的配套,确实是需要有一个平衡的过程。既需要平衡到对药品可及性的拓展,也需要平衡更多对于新药创新,更长期的支持。
我相信因为政策之间的平衡过程,也是大家造成目前市场上,可能有一些悲观情绪的原因所在。但我相信,随着一些新兴的竞猜足球app的支付方式,包括商保的一些新企业,带来更多在中长期药品支付的利好。
政策支持层面,随着企业的呼声不断提升,也会再做一些不同的考量。无论是行业协会也好,企业也好,也都能起到积极影响相关政策的决策。总体来说,针对短期内医疗行业的发展,我本人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些困难一定是暂时的,长期来讲包括创新药在内医药行业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21世纪》: 无论是资本还是市场,目前都选择把目光聚焦在大健康,但无论是大健康领域还是医疗器械,很多业内人士却指出,政策层面持续承压,集采大刀阔斧,医保控费加速,目前已经进入到发展瓶颈期,对此您怎么看?
陈白平:在大健康领域,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一直也在做很多的尝试,因为受到医保政策调整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其实推升了自付费市场。
由于医保支付的压力,更多的一些企业,开始更愿意去做院外市场的拓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跨界发展,原来可能是专注做医药产品的企业,现在可能开始做一些功能性食品;原来可能是单一产品为主的企业,也开始做更多的产品 服务的形式创新;也会包括原来只做医生推广的公司,会转向做更多患者方向的业务。
大健康仍是一个发展特别快的细分领域,市场广阔,围绕着一些核心的人群做更多的融合,公司只要是能够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拓展自身产品线,未来打法会更加灵活,供应链的方式也会更加灵活。在这块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机会,我们称之为全面健康趋势。而且这里边会涉及到不仅仅是我们一般传统意义上的亚健康,一些疾病的需求,也会包括一些精神健康方面的需求。
然后说到传统的医疗器械领域,政策端的压力相对药品端来说更小,未来趋势将会是国产比例会逐渐上升,未来可能会孵化出现国际领先的相关国内企业。
总体来讲,整个医疗行业,短期内有它的阵痛,有它的压力。但趋势是,包括在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相关市场,将会有一些创新整合的机会;以及刚才所说的医保支付之外的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健康需求的追求,也会前景广阔。
收并购趋势显现,爆发点仍难预测
《21世纪》: 您觉得在资本端,医疗赛道今年会不会有一些龙头去跑马圈地,加速整个行业收并购的进程?
陈白平:这个问题挺好,但是肯定大家都是在观望。据我了解有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做一些投资方向的调整,但收并购大趋势之下,大部分的大企业仍在虎视眈眈观望中。
未来具体是什么样的一个爆发点,其实不太好判断。除了行业趋势之外,很多时候还是要看相关基金是什么时候有退出的需求。
《21世纪》: 未来随着医改的深入,互联网药店以及实体零售药店的发展方向如何?早些时候,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八十三条规定,拟要求“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引发市场热议,您如何看待后续政策对行业影响?
陈白平:总体我们的理解还是互联网药店平台不能够去下场来同场竞技。基于此,一些零售药企觉得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利好,他们还可以更公平地去竞争。以往比较典型就是药厂可能会和互联网药店平台公司去做更多的合作。因为流量在互联网售药平台,他们会通过和平台公司做一些共创来拓展市场。但如果政策之下,平台不能直接参与药品的网络销售,我相信接下来药厂会更愿意与零售药房有更直接的合作,营销模式也会相应有变化。
《21世纪》: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尤其是目前疫情反复情况下,对面临停诊、加大防疫投入等压力感受强烈的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陈白平:民营医疗的发展一定是和支付方相关的。一些头部的民营医疗机构,有一些商保,甚至会有一些是公立医保的介入,而大量的一些民营小诊所和医院,是没有医保支付的。
未来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民营医疗机构仍具有发展的空间。前两年很多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变成了私立的中心,也发挥到了分级诊疗服务的作用。
第二类是集中在消费医疗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如牙科、医美等领域,依托自费和额外的第三方支付取得发展空间。
第三类高端医疗民营机构,依托商保和高端人群的支付获得发展空间。
但除此之外的领域受到的挑战依然严峻,究其根本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关键仍是支付水平和竞猜足球app的支付方式。
不过他们面临的危机绝不仅仅是因为疫情,疫情可能更放大了困境。但其实在疫情之前,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